文 | 欧拉 罗素 本妹

疫情之后,逾期上升,人们开始变得资金困难——债务重组突然成为一个刚需。

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催收联盟急速升级。

他们开始通过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获客。目前,这些平台上的此类知名账号已多达数百个,其粉丝多达500多万。

“500万的反催收大军,由诸多‘领袖人物’带领,行动一致,招招致命。”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催收部部长张顺称。

他发现,这些反催收联盟背后的“领袖”,大多是专业人士,要么是转行的中介,要么是专业的金融从业者,甚至是催收员。

急速聚集,同时被高人指点,新的反催收联盟,“杀伤力增加了百倍”。


01 反催收大军

“借款人像通了气一样,应对催收的话术都一样。”最近,张顺感觉催收越来越难做。

“说银行是‘过度授信’,要求‘停息挂账’,这些很多催收员都是第一次听到,不知道如何应对。”张顺称。

他感觉到了危机——在最近几个月内,借款人的认知突然提升了几个等级,同时行动统一,招招致命。

张顺派出了潜伏小分队,发现在网上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而其背后,确实有大脑统一指挥。

这个组织,就是反催收联盟。

很长时间以来,借款人都会在QQ或者论坛上集结,抱团取暖,交流一些催收和债务问题。

这些交流的社群,被称为反催收联盟。

但在过去几年,这些组织是松散、零碎的,况且通过QQ或者论坛交流,效率极低,很难形成合力。

但在疫情之后,这个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反催收联盟正在转移阵地。

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讲催收、负债的账号。

一些走技术路线。

“你怕催收,你知道催收怕什么吗?”

“如何恶战催收?”

他们对着镜头,直接传授各种反催收大法,“给催收员录音,激怒对方,只要他敢骂人,马上就拿着录音投诉他”。

这些抖音视频的点赞,多的有几十万,评论也有上万条。

还有一些走苦情路线。

一个人自称是90后奶爸,负债150万。他在西瓜视频上讲述自己的经历,观看量达到了86万。

让张顺警惕的是,这个新型的反催收联盟,聚合速度“超乎想象”。

“这是因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算法机制。如果你对催收、借贷、负债这些信息感兴趣,算法就会把这些相关的账号都推荐给你。”张顺称,这种漩涡效应,很快就将短视频平台上的借款人都卷了进来。

“我通过抖音的推荐,已经关注了十多个讲反催收的账号。”一位抖音用户在视频下留言称。

张顺比喻称,这就像黑暗中竖起一个个火把,所有人有了目标,迅速聚拢。

通过这种团簇方式聚集起来的成员,战斗力最强。

过去的反催收联盟成员,只是散兵游勇,但是通过这些短视频平台,他们却开始形成一个个有核心领导者的庞大军团。

目前,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已有数百个与之相关的知名账号,还有数千个“正在成长的小账号”。

它们的粉丝量,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张顺统计,“已形成了至少500多万人的反催收联盟”。

这群人聚合之后的杀伤力有多大?

“杀伤力是过去的百倍。”张顺已经感觉到,暴风雨要来了……


02 专业团队

张顺认为,反催收联盟现在变得强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人数急速聚拢。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些反催收联盟的领袖极为专业。

谁在成为新的领袖?

疫情之后,行业逾期上升,出现债务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债务重组,渐渐成了刚需。

大量的人开始涌入,做起了“反催收”。

这其中,大致可分为三类人。

一类是自己遇到过债务问题,来分享经验的;一类是贷款中介,他们的业务量下降,就倒戈相向,加入了反催收阵营,“大概有20%的中介转型过来了”。

第三类,也是最有杀伤力的,就是一波新加入的、曾经干过金融和催收的人。

“最近金融行业不景气,催收行业又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人被抓,我决定离开这个行业,但又不想浪费自己的专业知识,就想,不如加入敌方阵营吧。”前催收员黄昕称。

黄昕称,倒戈的,远不止他一人。“我身边还有两位催收员都加入了反催收大军。”

中介和金融从业者的加入,让反催收大军变得更专业,“杀伤力提升了几个级别”。

大量专业人士进场。一位自称有十年贷款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在知乎上提供付费咨询

对于这些专业人士来说,做反催收就是小菜一碟。

黄昕从2月份开始做抖音号,只花了1个月的时间,粉丝就已经过万。

因为了解金融机构的风控,对催收套路也烂熟于心,他觉得自己做反催收,“就是在降维打击”。

“如果你的信用卡欠了10万,你可以问朋友借1万还进去,然后再套现出来,再还1万。重复10次,你就还完银行了,最后再取出1万,还给你朋友。”黄昕随便分享的一些还款小技巧视频,播放量能达到数百万,点赞十几万。

疫情期间,大家都缺钱,这些干货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关注。

张顺还发现,因为债务重组成为刚需,一些创业公司和专业团队也进场了。

在抖音上,有一些公司认证的账号,粉丝已达到了几十万,“这类公司杀伤力最大”。

“我们公司五六百人,在成都有3家分公司。”一家反催收公司的业务员小林称。

他们的团队相对专业:有律师专门研究法规,有维权人员专门和金融机构协商账单分期、停息挂账。

而他们的收费也比较高,在1288元至4988元之间。

“我们公司现在每天的成单量都过百。”小林称。

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这家公司每月的收入至少有280万。

这些新进入的专业大军,打得催收团队猝不及防。

比如,反催收联盟最近就在狂推“停息挂账”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