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信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记得把我“星标”, 不然可能很难看到哎呀的推送了。
在《我是唱作人》第二季中,导演车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是不是音乐人对自己的音乐,哪首红哪首不红,其实永远猜不中?”
(确实,做音乐就像和市场谈恋爱,对于专心于技术的直男来说,女朋友会不会生气,其实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另外九十分看命运,你永远都猜不中。)
在座的唱作人们纷纷表示赞同,只有隔壁老樊表示,他知道自己哪一首歌会红。
郑钧怼道,所以你不是音乐人。
先科普一下,隔壁老樊是从抖音发家的音乐人,代表作有《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我曾》等。 从隔壁老樊和郑钧两人身上,折射出了两代音乐人对于市场截然不同的态度。
郑钧凭着自己在音乐圈里的资历就这样打压新人,企图把隔壁老樊开除出圈!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引发了隔壁老樊的“路人”们的强烈不满!(手动狗头)
那么,正如后现代主义表演艺术家刘波,在直播间连续八个小时发出的灵魂拷问一样,郑钧老师,宁配嘛?宁凭什么就说隔壁老樊不是音乐人了呢?
我大胆开麦:隔壁老樊不只是音乐人,还是人民的音乐家! 为什么这么说?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M·格林卡曾说过:“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编配一下。”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来,隔壁老樊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音乐家,境界要比郑钧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们不难发现,老艺术家格林卡这样的创作主张,事实上与青年艺术家隔壁老樊创作所遵循的指导精神,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两个不同民族的艺术家能这样跨越时空达到一致,不得不说,音乐果然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不仅仅承认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更承认广大人民群众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所谓音乐的商业化创作,实际上是创作者出于盈利的目的,将作品的创作权让渡了一部分给欣赏者, 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主体更多是成为了其“隐含的读者”的表达工具,而非艺术创作的支配者。
而我国现在市场环境下的欣赏者,音乐水平是普遍不高的,这就导致了在让渡了一部分创作权后,作品在 音乐性 上是较差的;而另一方面,这种创作权的让渡又使得 歌词形象的典型性 得到了提升。
*汤师爷:挣不成! 张县长:挣不成? 汤师爷:挣不成。  
说到创作权的让渡,在商业化背景下,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就在去年春季,导演杰夫福勒宣布将对其新作——由电子游戏超级IP改编而来的真人电影《刺猬索尼克》中的同名角色进行彻底的重新改造,因为此前首发的预告片遭到了部分粉丝的强烈攻击。
西方媒体惊诧于,一个导演居然如此赤裸公开地缴械于观众的意愿,接受粉丝们的票房威胁,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决定,标志着艺术家与粉丝们关系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然而,殊不知古老神秘东方大陆上的音乐人与粉丝们已经在这一点上玩得花样百出了。
创作权让渡导致的一个明显后果就是歌词形象的“典型性”得到了“更大的重视”。
隔壁老樊有一首歌,叫《多想在平凡的世界拥抱你》。在这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我跌跌撞撞奔向你”,打开抖音#我跌跌撞撞奔向你#这个标签,你会发现大量同质化的视频,比如幼猫/幼犬扑向主人,或者是靓仔/靓女朝着镜头跑过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打开抖音美颜,勇敢地欺骗回去。
这一类的视频形式,归结起来,其主要特点就是,可以让抖音上不属于垂直领域内容生产者的那部分用户,比较容易生产。 简言之,这种形式具有可复制性,每个人都很容易拍出来。
所以由于从众心理,在某种视频形式火爆的同时,作为这种视频形式一部分的固定音乐也就会随之爆红了。
*以上是抖音国际版上另一个“可复制的视频模式带火特定BGM”的典范,大家体会一下。
这让人不禁想到,究竟是这些抖音上的用户发掘了这首歌这句歌词的内涵,还是说在创作这首歌这句歌词的时候,隔壁老樊的团队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层呢,也就是说,这句歌词本身就是为抖音这个平台量身定做的呢?我们在这里先不做结论。
如果对上面的观念没有理解的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另外一首歌,《我叫安琪拉》。这首歌在抖音上爆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美颜滤镜下,人人可以用来拍一个秀颜值的黑化视频。
如果大家对“黑化”梗不太了解,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混剪。
(没有耐心的同学请直接跳到一分零六秒领会精神然后关掉。)
没错,“我黑化了”这一类的视频,作为“反转”的其中一种,在抖音上形成了几乎与B站上的哲学、鬼畜同样量级的亚文化,而安琪拉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就与这个亚文化所推崇的形象高度重合。
(但其实安琪拉的背景故事,是一个活了很久的老奶奶夺舍了一个妹子少女的身体!)
其次,不玩王者荣耀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安琪拉这个英雄是新手期非常好用的英雄,弱鸡如我都曾经用这个英雄在废铁局拿过五杀。
(电子竞技,菜是原罪)
每个玩家都会有新手期,相当一部分玩家都会由于曾经用她大杀四方,或被她支配而对这个英雄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一个以“安琪拉”为主题的歌曲,势必能够引起较多王者荣耀玩家的注意。 这样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这首歌怎么会不火呢?那现在,你觉得这些因素,是无心插柳,还是早有预谋呢? 《我叫安琪拉》算是一个“设定目标人群精准营销”的优秀案例,但是我们同样需要看到,更多的作品追求的是“广撒网”的“海王”做派。
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什么叫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而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比如,《后浪》所塑造的年轻人形象就非常具有典型性,如果你觉得没有典型到你,那我真的很抱歉。(再度手动狗头)
又比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所经历的改嫁、丧子、捐门槛等等情节构成了这个人物形象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带有“无巧不成书”的性质的,是偶然发生的,但在祥林嫂个人独特的经历背后,反映的却是所有旧社会的妇女的所普遍面临的被物化与被压迫的共性,其悲惨的命运又是必然的。 这样一个通过个性透露出共性,通过描写一人而映射整个群体的艺术形象,就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
(还记得祥林嫂的经典台词吗:我真傻,真的。)
我们再回到隔壁老樊的歌词中,现在请听题:“你曾拥有最美的爱情,你听过最美丽的旋律,触摸过一个人孤独的恐惧,也看到过最美的风景”,请问这里“你”的形象指的是那一类人?
我觉得是,几乎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从这首歌中找到自己,脑补出自己渺小人生中那点微不足道的悲欢离合,从而将这首歌变成属于自己的作品。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赛尔认为,文学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其存在是一个“召唤结构”,当读者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想象置入文本,将“空白”填充起来,将不确定因素确定化,作品的艺术世界就成为了读者的世界,作品的审美价值才得到体现。 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写出来的部分,只是文本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内容,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
这就解释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把创作权让渡给接受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爱而不得”是芭乐歌永恒的主题。
或许是因为,爱而不得,本来就是人生的主题之一吧。
那么,为什么隔壁老樊可以说,自己知道哪首歌会火?
因为他在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了目标人群,或者创造出了一个受众非常广且“空白”易于填充的形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营销前置。
而这首歌会怎样火,就要看他的经纪公司在投放的时候买了多少初始流量了,比如花多少钱,找几个,什么量级的,什么领域的抖音网红,用这首歌拍一个小视频,来形成这首歌最初的曝光。
说完了歌词,我们再来说说音乐本身。
前面也说了,国内玩家普遍音乐审美不高,所以创作权让渡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作品的音乐性较差。
美学家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他认为,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甚至是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美学将此称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
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作品应当使读者出乎意外,超出原有的期待视野,使读者感到振奋,这就是为什么艺术作品需要创新,而又不能过分超前,不能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绝对陌生的状态,不然会使作品曲高和寡。
*《绝对主义的成分:飞机飞行》,1915,一副看不懂的画,作者是卡济米尔·马列维奇,乌克兰裔俄罗斯籍
华晨宇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而抖音音乐,以《桥边姑娘》这个作品为例,我们可以说它的爆火,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它符合多数抖音用户的期待视野。
首先它的 旋律 非常具有典型性,是音符选择以大调五声音阶为主,线条形状以调式主音为对称轴,上下较为均衡的交替起伏为主的一种旋律。
这种旋律我们还在哪里比较常见呢?没错,这就是中原地区负责婚丧嫁娶的草台班子最常用的旋律。
比如第一句歌词的旋律就非常典型,第一个乐句的上半句是在主音和上方的属音之间展开的,下半句是围绕着主音的上下横跳,而第二个乐句的上半句是在主音与下方的属音之间展开的,下半句又是围绕着主音的反复横跳,尤其是“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这一句里面Sol La Do,Do La Sol这个Lick,真的味儿太冲了,而且在反复时候“有这样一姑娘”的歌词,也非常有乡土气息,一下就让我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不可谓不朗朗上口。
(职 业 乐 手, 专 业 团 队)
当然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区别的,比如说,老家的“职业乐手”在即兴的时候不只会使用五声音阶,也会使用七声音阶,而且相对这样“朗朗上口”的旋律,正经的唢呐和笙的表演会更注重长短音符的错落有致以及长音上的装饰音。更何况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只有宫调式,就算用宫调式,也不一定一眼望过去全是主音。
(同样富有乡土气息的唢呐名曲《黄土情》)
而《桥边姑娘》这首歌的 伴奏 也是同样的非常典型,钢琴的伴奏基本上就是根音五音根音,根音五音三音的分解和弦,可以说这样的“音乐”是符合它自身所培养出来的用户的审美期待的。
不过也得承认,这个说到底也不是编曲水平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听得出这个是编曲键盘的自动伴奏!(三度狗头)笔者对编曲键盘了解的不是很多,如果有哪位朋友能听出这个是Yamaha的风格还是Korg的风格,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一下(帮帮孩子解答这个疑惑吧!)。
(Yamaha PSR-SX900 VS Korg PA1000)
至于 和声 方面,这些歌曲也比较少使用丰富和声的技巧,归根到底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他们的歌词已经集中表现了作品所需要的张力,不需要再使用富有张力的和声来吸引听众。
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些作品面对的人群——正如上面一段所说,他们的审美期待中是没有所谓“离调”的,他们在点开这首歌的时候就没有期待着听到什么“251”或者什么“调式交替”。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端的音乐术语,不玩音乐的人没有必要知道什么是“2-5-1”或者什么“使用平行小调上的和弦”,但是听过周杰伦或者林俊杰的人一定不会对《那些你很冒险的梦》中4536251的和弦套路和《红尘客栈》中在4536的基础上将五级改为“四级小”所带来的张力感到陌生。
(如果你听这样的歌听的比较多,那么你在听一首新歌的时候对于音乐的期待自然就会是基于这些歌曲,而不是《桥边姑娘》,不过也不会是John Coltrane的《Giant Steps》。)
至于为啥他们的审美期待是这个样的呢?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并不令人费解,只要想想那个广为传播的抖音图片——一堆用户在问4x-x为什么等于3x。
当我们在抱怨小学音乐课都被数学课挤占,这样不利于下一代基本审美视野的培养的时候,很多人实际上连数学都还没学好。
(当你打开一局王者荣耀的时候,你很难判断你家的坑爹队友究竟是上课打游戏的小学生,还是心智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的成年人,我们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为薛定谔的小学生。)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都已经看了很累了。
这样的话,或许大家也都已经听到麻木了。
或者义愤填膺,或者嘲弄揶揄,或者一本正经,或者胡说八道(或者像我一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义正言辞的说了那么多,说到底不还是鄙视链那一套。
我有理由相信,这样“批判抖音音乐”的推文你看过至少十篇。
而且,无论我们的内心怎么波动,明天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毕竟正如崔健所说,浪还打在一个方向。
有人说要保持自己的摇滚精神,也有人说要为严肃音乐做出贡献。我们都不想被潮流裹挟,所以想要引领潮流。
但是也我们应当看到流行音乐这种体裁的特殊性,或许有时候,能主动的去迎合潮流,并且为潮流加入一些自己的“私货”的流行音乐,和闷头研究技术的先锋音乐,或是单纯抒发“人文情怀”的摇滚音乐一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将中国民间旋律与爵士音乐融合的第一人黎锦晖,背了一辈子“黄色作曲家”的大帽子。可到头来我们还是要承认,在他的作品中注重现世的思想,对于民间音乐现代化的探索,以及其高举的“音乐平民化”的旗帜,对于那个时代青年的思想启蒙与音乐审美意识的启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乎塑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文化。
这能不能算是,人民的艺术家呢?
或许在作品的传唱度方面,他才是挣扎在底层的音乐社畜的榜样,被潮流裹挟是不可避免的,迎合市场也并不可耻,只是不要忘了给潮流加点好东西。
或许这正如朦胧派萤火虫诗人顾虫所说的那样:
“黑夜给了我一个黑色的屁股,我却用它来发出光明。”

退一万步,最起码不要像某些艺人一样,因为自己仿佛掌握了量产美味猪食的秘诀而沾沾自喜,而成为带引号的“人民的艺术家”吧。
(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策划:达达 作者:中提琴音不准 编辑:YY

官方APP:搜索下载「哎呀音乐」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或添加下方微信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哎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