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侬列

如其快手ID所言,“迷人的郭老师”最近迷倒了一众人。 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模仿郭老师的热潮。网友们在镜头前模仿郭老师说奇怪的话,吃着食物,又突然尖叫或大笑,有点“疯魔”,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评论区中,总会充斥着“哈哈哈哈”的回应。 郭老师从快手走到B站,红到微博,“模仿她”成为年轻人的新流行。但是郭老师究竟是谁?为什么她会走红? 郭老师原本只是一个在快手做直播的素人,她在直播中不梳头、不洗脸也不开美颜,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形象。她在快手迅速兴起依靠的是一个个被粉丝奉为“高能”的名场面。

她时常在直播中突然放屁,或露出肚子上的赘肉,甚至还在直播中骂脏话,说开美颜的人“死全家”,全然不顾形象。 她喜欢与其他主播连线PK,却屡遭拒绝,有人觉得她丑,有人觉得她不像女人,没说两句就挂断,最高纪录连挂11人。而后,其他主播见到郭老师愣怔的模样,以及郭老师被挂后气急败坏的画面,成为网友们模仿的一大素材。 她时常不按常理出牌。在直播中被问到想不想减肥,她却自说自话,连说二十几个没关联的成语,后成为其代表语录之一。像这样完全无法被预测的发言,慢慢发展成郭老师的个人特色之一。

00:00

/

00:00

倍速

画中画

郭老师的成语大全之一

她的行为常带着无厘头的搞笑。她在吃播中用奇怪的音调介绍猕猴桃的吃法,最后视频在她的惨叫中结束。其中,把猕猴桃读成“猕hotel”,暂停一下的镜头切换方法,以及“峰回路转式吃法”都成为了网友们造梗的快乐源泉。

00:00

/

00:00

倍速

画中画

郭老师在直播中的自我展示,在这个时代无法被简单定义。她上一秒还在嚎叫,下一秒就能换上嬉皮笑脸,接着又能翻脸怒骂;她不做表情管理快手丑女网红,放肆地宣泄情绪。有人说她是为了钱,也有人说她是一种行为艺术。 众多看客将此视为快乐的宝藏,将她身上的特质外化成一个又一个梗,在“真香,太上头了”中再次表达对土味文化的拥趸。

“郭学”兴起,为何“全民郭化”得以养成?

在郭老师走红的道路上,“郭粉”功不可没,他们的头号任务就是要将“郭学”发扬光大。 郭粉们在微博上模仿郭言郭语,这门语言演化自郭老师直播视频中的发言,逐渐成为年轻人中特有的流行语,只要能相互对得上几句郭语,就能互道一声“集美”(郭语中“姐妹”的发音)。 在郭老师表情包中,一张“死到普”流传甚广,但许多欲加入这场流行语狂欢的路人始终get不到“郭语”的诀窍,于是粉丝们决定将“郭言郭语”体系化进行普及。

入门级词汇以食物为代表,这是郭老师吃播模仿秀中的重点。一些常用的语句被称为外郭语语录,譬如“尝一下啊,尝下好吃吗”,几乎是每个模仿秀中常见的开场白。同时害羞、龇牙等表情,加上吞食、虚晃等动作,是郭老师行为语言的精髓,也被列入郭语的学习中。

在迷人的郭老师超话中,郭粉们自发为没入门的集美补课,不仅整理好系列“教程”,还自制了考试题目。

不同于快手直播,在微博的娱乐场中,草根网红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一定是创造出了某种能引发身份认同或情绪反响的潮流。在乐此不彼的谐音玩梗中,“你也看郭老师啊”的一致感不言而喻,从而用别人看不懂的小默契形成一个圈层。 无形中,郭老师被裹挟进年轻人用自己的社交方式营造出的娱乐狂欢中。在B站,也流传着郭老师的传说,版的鬼畜郭老师是出圈必备。而且不少郭粉把战场延伸至B站,他们将郭老师的名场面做成合集,普及郭语入门词汇的发音,同时制作了“外郭语考试”,不少网友弹幕在线答题。

这一场郭语普及,俨然给郭老师一个极具辨识度的标签,帮助郭老师走出土味视频的圈层,走向大众层面。而利用模仿挑战赛的玩法,吸引大众对郭语学以致用,打造病毒式传播效应,才是其真正出圈的关键所在。 许多B站up主自发挑战模仿,以模仿吃猕猴桃的片段为代表,过渡到吃巧克力饼干,打开寒假作业,安利cp,都可用郭老师语录进行创作。有集大成者,将郭老师的所有名场面融合到一个视频中,比如up主元气小鸡血,就做了一期《郭化春节》的郭老师模仿秀,将郭语套用在拜年发生的有趣事上。

全民都在模仿郭老师

可见,如果一开始是出于对“土味”的共同爱好,单纯享受看热闹的乐趣,郭老师才得以在快手走红,那么后来舆论造梗的助推与模仿潮流的兴起,则将郭老师推向一个大众娱乐文化象征的层面。 而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可能不是喜欢郭老师这个人,而是享受置身其中的感觉。

追逐流行梗,满足猎奇心态,郭老师的魔法击中了谁的心?

小艾知道郭老师,就得益于郭粉带来的“全民郭化”盛世。 “郭老师老逗了”,这是她的第一感官。她看郭老师的吃播视频,“做作的表情过头了,反而觉得可爱了”。 但小艾一开始并不喜欢看土味视频。对于一线城市的普通白领来说,土味视频是无聊时的消遣,土味视频要融合进沙雕梗,就像表情包能表达情绪,背后要有一定的载体,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就像一开始拥有完整话语谱系的“六学”,最后只剩下“两开花”三字精髓;一开始被广泛传播的王境泽在《变形记》中的吃饭片段,在演变成表情包后,最后只剩下“真香”两字。所有一开始的流行,最后只剩下一个梗,而后变成一年一度的流行语,在下一年到来前就会过时。 网红主播的走红也不例外。那个说着“抽象话”的带带大师兄,在其最火的时候,“NMSL”“安排上了”成为人手一句的流行语。后来无人再想起孙笑川,而由他带火的词语,也逐渐流行成另一种形式,比如用emoji代替汉字。

在粉丝的安利过程中,郭老师被包装进了流行梗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郭老师这个人如何并不重要,她想要表达什么也不是重点,她的有趣带来的娱乐性才是关键。 当郭老师变成能用具体的梗来进行社交对话,当其成为风靡的一种现象,大众就会蜂拥而至,在哈哈大笑中寻求归属感。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我就是矛盾的个体,既想随波逐流,喜欢大众追捧的东西;又想保持某种克制,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小艾说道。 这个克制体现在小艾并不会给郭老师强行升价值,“我不觉得她真实,只能说她在用受众喜欢的东西在不断装饰自己,然后重塑一个受众喜欢的‘郭老师’。我觉得她能火映衬了部分大众某种心理状态的缺失,通过一个土味的个体获得集体认同感。我其实骨子里是个追求猎奇的人。”

本质而言,土味一定程度上是三四线城市乃至乡村青年人的文化需求映射,那对他们的猎奇心理则是因为地位、身份错位带来的对底层私密的窥视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曾在专栏《黑镜人生——网络生活的传播学肖像》中谈道,“城里人的主流审美对他们(乡村青年)来讲或许是遥不可及的,而这里的‘遥不可及’,并不是说谁比谁高或者低,而是彼此平行的两个‘审美的孤岛’。” 不过,互联网原住民可以将任何文化元素解构形成新的亚文化。走红的郭老师代表的是已经被多次研究解读的土味文化流行,不可避免的,每一个土味文化迭代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最终都会被赋予某种社会意义。

土味明星千人千面,郭老师带来怎样的社会文化价值?

纵观以往走红的土味明星,从冬泳怪鸽、寒王、giao哥到药水哥,他们毫无章法又毫无预兆的言行举止,带给他们“装疯卖傻”的评价,却也让他们顺利走红出圈。 大众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存在,去感知他们的身份,久而久之“搞笑低俗”就不再是土味主播们唯一的标签。就像药水哥,有人说他是个很好的表演者,他的表演浑然一体,不强行出格,真真假假难辨,像是灵感迸发而得,像一种行为艺术。

因而不排除有一类人是认同这些土味视频展示的社会风貌,认同土味明星展示的真实生活状态。 但在这些一开始遭受唾弃,后在文化层面被大众接受的土味明星中,你很难找到像郭老师这样的女性主播网红。 以往无论是凤姐还是郭美美,她们身上贴满了“丑陋”“炒作”“拜金”等恶劣标签,在唾骂中走红,无人理解也缺乏认可。 而现在的郭老师,她遭受到的网络歧视同样不少。在大众眼里,主播应该形象姣好,像郭老师这样就属于难登大雅之堂,即使是无意识抬起手露出了腰侧的小肚腩,也要被举报导致封号。 郭老师却很有脱口秀表演者的精神,她能自黑,能反击,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也直戳别人的假面。其他主播跳的舞难看,她就说像“螳螂”;有人骂她,她就骂那人恶心;在直播中评论说她拜金,为了钱搏出位,郭老师就直接承认是为了钱,在快手平台直播分到的钱多。 在当下这个精致主义世界,不乏用“中产阶级”包装高级生活之人,郭老师这般恣意,这般不受管束的形象,与中国对妇女的传统道德要求是相悖的,令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朋友圈中有人觉得郭老师自由自在,在网络上把那些假面都扔掉,是女性多样面貌的一种展示。不少人将“真性请”当做人设努力经营,以本来面目生活的郭老师,将大多数人认为难堪的一面毫无保留,带来的冲击性十足。 也有一种看法,是每个人都想活成郭老师,想嚎叫就嚎叫,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如果我们把生活比喻成牢笼快手丑女网红,被迫相亲的家庭压力,女性过了30岁无法轻易晋升的职场压力,同性恋者身份认同与社会歧视的压力……每个人在顾忌中不能做自己,不能单身、不能丁克、不能简单相爱,就会想有没有那么一刻能发泄自己。

郭老师是活生生的小人物,是每一个底层个体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她代表的女性形象,是不被提倡的,因而每一个支持她的人在她那份奇特的幽默中,享受着独有的对社会的叛逆与不屑。 所以与以往不同,对于走红的土味明星与其衍生出的文化现象,同样是在进行解构,但在郭老师身上,在尊重与认同基础上产生了具有“言论自由”“真我表达”“女性自我做主”等的社会价值。 可以说,在大众话语娱乐化式演变的道路上,土味亚文化生态正越来越具备正向引导的作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