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营口故事”)快手里的“老手”

李光昕

一天早上,忙完家务的妻子在浏览“快手”视频。忽然,妻子惊讶地说:“哎呀!谁把去乡下大姐家串门吃饭的视频发‘快手’上了?”

“那一定是你们去的人呗!”我不经意地说。

“不能吧,那桌都是亲属,没见谁拍呀!”妻子纳闷地说。

妻子只会浏览“快手”视频,不会操作“快手”程序,于是我接过手机看着视频。视频里围在一桌吃饭的人都是亲属,画面清楚,移动平稳,音乐也比较喜庆。我点开“快手”头像定睛一看是表嫂,便告诉妻子是大嫂发的“快手”。

“大嫂厉害呀!”妻子接回手机看着视频称赞道:“大嫂这么大岁数了,还能玩‘快手’真不简单!”

这么大的年龄还能玩“快手”,我想,在偏僻的农村还真为数不多,为此,我充满好奇地拨通了表嫂的手机。寒暄之后,我便问表嫂什么时候玩的“快手”。

提到“快手”表嫂很是开心,她说:“眼看快玩三年了,是孩子教的呵,挺有意思!”

我不禁为紧跟时代脚步的表嫂而点赞。说实话,我学“快手”也不过四五个月,表嫂也真能赶时髦。电话那边的表嫂自豪地说:“现在日子不愁了表哥快手,闲来无事,咱也得玩点乐子,记录咱的好生活呀!”电话里表嫂的语气和笑声显得很是满意与自豪。于是,我便和表嫂聊起了家常。

我的这个表嫂叫董凤芹,家住盖州市东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今年正好70岁,她是二十四五岁从辽西嫁到这个山沟里的,一晃在山沟里已生活了40多年。小山村人多地少,加之土地贫瘠,那个年代只能靠土里刨食,表嫂家时常拉着“饥荒”过日子,好不容易把一双儿女拉扯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山野,也唤醒了山里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村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寻找致富门路。表嫂和表哥更是不甘人后,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不懈地收获希望。这几年,表嫂和表哥同心合力把几亩薄地莳弄得土肥苗壮,玉米年年都有好收成;放养的柞蚕,好的年景大茧能卖上1000多公斤,收入不匪;农闲时还外出打工,就是这样靠着勤劳、诚信还上了一笔笔“饥荒”、治起了家底。四年前,表嫂家在原址盖起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居住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如今表嫂家的日子和许多农民一样红红火火,表嫂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外出打拼的孩子们时常劝表嫂和表哥搬出山沟,可是老俩口割舍不掉山村情结,不肯离开山沟半步。

表嫂没有文化,也没什么大的见识,在山村里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但她为人处事却像山里的清风一样淳朴、厚道和诚实,邻里关系处得的也十分和谐。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她帮工、换工,无论做什么,表嫂都不“藏奸耍滑”。闲时表嫂还和村里的姐妹们组团打短工,就是现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愿意带上表嫂这个干活的能手。

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富裕生活的山里人也开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表嫂也不例外。前年,表嫂本想买一部“老年机”表哥快手,女儿却给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表嫂认为能接打电话就行,为此还埋怨过女儿。可是没过多久,表嫂对智能手机却爱不释手了。虽然表嫂是个“大老粗”,但却十分聪颖,对新生事物一学就会,由最初的打电话到学着发微信、玩游戏,直到现在的“快手”玩得也溜,什么美颜、特效、道具和配乐等都能用得恰到好处,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比她年龄小的人。仅就玩“快手”而言,在农村的同龄人当中也算是一个“老手”了。

和表嫂通完话,我打开“快手”搜索查阅了表嫂的“快手”平台记录发现,从2023年12月到现在,表嫂在“快手”平台共发布了近200个视频作品,粉丝达170多人。视频大都记录的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种地、采山野菜、摘大茧、收苞米、聚餐、风景等等,看来表嫂玩“快手”也真是乐此不疲。

表嫂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也经历过许多坎坷。我感觉,表嫂用“快手”记录的不仅仅是有开心的事儿,幸福的事儿,而是表嫂对美好生活的一个真实的记录,同时也是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和憧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愿表嫂这个老年“快手”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通过“快手”平台记录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