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五源 资本合伙人张斐   快手的上市是短视频创业者交出的一张答卷,这张答卷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什么才是短视频创业的本质,对于社交媒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用户而言什么才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快手本身,无论是内容的分发机制、产品形态的改变,还是商业化路径的探索、组织的进化等,不同选择背后快手的真正思考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些思考的变化?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站在快手即将登陆港交所之际,捕手志(ID:ibushouzhi)与快手首轮投资人五源资本合伙人张斐进行了深度对话,也正是陪跑快手10年成长的经历,让我们有可能通过与他的对话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作为快手背后的关键投资人,张斐拥有逾20年风险投资经验,他也是脉脉、雪球 、Pony.ai、商汤科技等公司的投资人,相信他的分享会对你有所启发。


增对应有序性
李曌: 首先要恭喜快手、恭喜五源资本!上次采访能感受到分形理论对你影响颇深,这一次我们也从分形理论切入。我很认可从分形的角度来理解事物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其本质,这要求我们关注事物的最小单元与生长机制,在你看来快手的最小单元与生长机制分别是什么?
谢谢你的祝福。我认为快手的最小单位是通过内容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AI通过发现兴趣、地理位置、关注这三个机制使得连接可以被高效地组织起来 快手是一个由兴趣图谱与社交图谱叠加形成的网络 ,在快手中所有内容都能得到平等分发,再加上 AI 驱动的兴趣发现,让更多异质的人群得以更快找到自己的同类,形成一个个社群 这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多元而真实的一面,这与中心化分发所呈现的过滤且单一的人群极为不同,我们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低级或高级来评判。 当同类人群被充分连接后, 就有了极强的共情与催化效应, 打赏、直播、电商等模式应运而生,这是连接到达一定密度后涌现的经济行为。 从长远来看,多样化的分发机制要比基于头部的中心化分发机制更有生命力。 李曌: 为什么中心化分发机制不如多样化分发机制长期有效? 听说抖音也在从中心化分发转为多样化分发。
张斐: 可以从 耗散结构 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在耗散结构中,熵增与熵减是一一对应的,你对外是熵增,对内就是熵减,整个系统加起来虽然是熵增的,但对外输出熵增越多,内部的有序性就会越大。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熵增,也就是混乱程度的增加,往往没看到对应的有序性增加 微信是典型的耗散结构,每天有数百亿条甚至千亿条内容以多种形式分发给十亿用户 ,对外 创造的熵值 与对内建立的 有序性 都是 巨大无比的。 中心化分发逻辑的优化目标是体验, 精选出少量的好内容分发给用户,用户的体验是一致的,但内部创造的有序是有限的; 多样化分发逻辑的优化目标是多样化, 在抖音未改变内容分发机制前,快手分发的内容要比抖音多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可想而知在快手里用户看到的内容一定是包罗万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体验,但在内部却创造了巨大的有序性,这体现在快手有很强的社区感,能将用户凝聚起来,形成更加有趣的连接。 再拿电商举例,京东直营模式筛选出有限的品种分发给用户,体验一定是好的,增长也快,但带来的挑战是内部不会生成生态的有序性; 虽然淘宝对外创造了极大的熵增,但对内生成了巨大的秩序,这种秩序是生态系统自然形成的。 李曌: 关注页里的内容是双列呈现的,这是过去快手内容呈现的常态,不过现在也增加了单列呈现,为什么? 张斐: 一方面,他们试图在用户体验与创造有序性之间取得平衡。 双列强调主动选择,给你多个选择,你来选择你想看到的内容。而单列是个特别简单的反馈系统,内容全是推给你的,用户的行为信息被模型快速捕捉并反馈至下一刷的推荐效果,这会不断提高内容与人的匹配程度,带来好的体验的同时也让算法更快进化。
另一方面,过去快手花时间探索一个方法来兼顾创作者和观看者,单双列混排是快手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内容平台 是一个双边网络,对应的是观看者与创作者。 如果观看者优先,就要给观看者最好看的内容,如果创作者优先,就要让创作者有更多展现的机会。 快手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创作者优先的,每一个作品都能被很多人看到,这让用户愿意分享,从而保证了快手有大量创作者的比例。 现在,在关注页里对创作者更关注,鼓励创作者发展粉丝,但在发现页里,就强调观看 体验。抖音完全是观看者优先的,所以它的创作者比例比快手低不少,这是一个平衡,并无对错。
李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