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自媒体,扩大你的影响力和产品变现能力?

以前我们的信息来源主要都依赖于报纸和电视,新闻的生产是那些专业的记者和编辑。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以头条和企鹅号、百家号等等新闻自媒体就应运而生了。今天你看到的新闻80%都来源于自媒体人的创造;也就是现在俗称的“草根新闻”。

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市场和舆论方向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推广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渠道去向别人展示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传统的渠道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产品精准定位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产品直接触达到感兴趣的用户手里,这样的方式成本,效率都会高几个等级。

当然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啊,今天撰文写写我运营自媒体这么久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1:自媒体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自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个性化推荐,对于用户来说“你关心的就是头条”,对于作者来说,你创作的就是头条,这是今日头条的广告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你想看什么,我们就给你推送什么新闻,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去进行创作,只要你创作的作品就有可能成为头条。

你关心的就是头条,你创作的就是头条。2句话就概括了自媒体的优势所在。所以自媒体算是大大降低了传播的门槛,让很多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得到了呈现。就拿头条举例,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透露,今日头条已经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每天每个用户使用76分钟。这样大的数据流量,你想想要是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以新闻的形式去存在,你将获得多少展示的机会,又将会有多少用户会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举个例子:

做短视频的一定都知道“一条”,“二更”;人家就是到处去找那些小而美的东西,有趣的灵魂来进行拍摄,自然就吸引了我们这种伪文艺青年的青睐;对他们镜头下的人或者物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品牌效应就聚集了粉丝,而且全部是精准用户,以后要想卖点服务或者产品还会难吗?所以一条今天的估值都是几个亿,人家团队不过几十人。这事要放在以前你都不敢想象。

1.2:自媒体真正价值是什么?

以往如果你会做几个好菜,玩把游戏贼溜,是很难做出太大的效应的。首先是你没有一个渠道去展现自己,其次是想了解的人也未必知道你。自媒体出现以后就打破的这个痛点,让个性化充分的得到了展现。这样用户和生产者直接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渠道,粉丝得以沉淀下来。所以自媒体最大的价值是“用户和数据”。

还是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五星级的川菜大师,每个月月薪10万。但是你的价值就仅此而已,不会因为你的努力得到更大的回报。但是现在你把自己的川菜的理解,做菜的方法做成视频放在自媒体上面传播,经过不断的努力每个月都有10万粉丝关注你,你的价值和前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100万的粉丝和100万的现金根本就没有可比性,100万的粉丝可以创造出1000万,甚至一个亿的价值。

得到APP是我经常用的一个学习软件,罗胖以前也就是一个半吊子主持人。在网上开始玩知识脱口秀,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出去讲课报酬高一点而已,随着粉丝不断的积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粉丝还可以变现,就开始做更多的项目。今天得到app估值早就上了几十亿的,因为人家有用户,有价值!

自媒体人要做出的价值在于你能为粉丝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前我做自媒体被人带到沟里面了,天天盯着几十块的广告分润看。什么新闻热就蹭热点,一个月下来很累不说还没赚到什么钱。后来我思考我这样根本就没有意思,因为做泛娱乐根本就不能沉淀下来用户价值,只有持续的耕耘一个有价值的方向才能做大;这一点换一个说话就是每个月盯着几千块钱工资的人永远都是员工,而懂得看到行业价值去沉淀自己能力和人脉的人,才会有一天成为高管和老板。

1.3:如何利用自媒体创造出价值?

Alibaba的河畔学院教育长曾鸣老师分析过一个网红的案例,网红这几年是比较现象级的存在,比如淘宝红人张大奕,就是在淘宝上面教人穿衣服,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高达几百万,要是以前你能想象你同时给几百万人卖衣服吗?

网红同样有很多粉丝的用户,但是个人品牌价值大于张大奕的估计很少。因为人家利用自媒体沉淀了用户,进而把用户转换的了价值。这种价值可以裂变和不断的升值。这是不是比那些在镜头面前卖萌的小姑娘高了几个级别?

所以要想利用自媒体做出价值,首先考虑你能为你的潜在用户提供什么?或者如何把你的产品通过媒体的方式进行包装。让那些感兴趣的用户找到你。说个我们自己的运营案例吧,17年的时候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信用卡管家”;拿到这个产品后我们就分析这个产品很难通过传统的渠道进行售卖,因为客户受众人群太少。做过分析后,我们把产品的优势提取出来拍摄成视频,然后放在网上去推广,一夜之间上百人就来找我们了解这款产品,就连我们自己也感到很惊讶。

因为自媒体现在都采用算法推荐,你关心猫就会常常看到猫的新闻,你关心汽车算法就推荐汽车相关的新闻。所以这款产品自然也推荐给了那些对信用卡关心的用户。但是如果我做这段视频只希望去获得广告分润估计最多能得到几块钱。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价值是什么?

1.4:写在最后的观点

有些事情一开始做很痛苦,但是最后却能收获意外的惊喜,比如健身跑步。另外一些事情一开始很快乐,最后无比的痛苦;比如那些胖子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自媒体最大的价值是你的个人品牌得到了彰显,用户得到了沉淀。而不是看着那些广告收益有多少,那没有多大的价值。创业最重要的2个点是产品和渠道,这点永远都不变。但是产品的调性和渠道的属性永远都在变,而自媒体一定是现在个人品牌建立,产品渠道销售最好的方式。

如何提升数据的价值让大数据变现

数据的价值与体现
数据是有价值的,如果在一年以前很多人会质疑这个观点,但我相信现在更多的人支持这个观点。数据都是有价值的,不同质量的数据,不同的价值,数据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数据不是凭空而来的,数据是一个场景,一个业务,一个应用产生而来。所以数据的价值是它产生的环境,过程的独特属性而赋予的。数据可以有很多属性,就我们所知,可以有金融属性,也可以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独特属性。正是这些具有不同属性的数据,造成了数据价值,应用层面的差异化。
举个例子,什么是具有金融属性的数据,比方说你的每月收入,你的信用卡消费,你的网购消费,你的房贷、车贷等等,都形成了你的金融属性数据。金融属性的数据产生的过程离钱最近,也最有价值。它直接可以利用为征信,乃至金融风控。
同样,你每天上网看信息、社交,听歌,打游戏,搜索,看视频等等,都会产生很多行为、偏好和社交属性的数据。通过这些属性就可以勾勒出一个人的用户画像。
我们再来看数据的变现。数据的变现,就是把这些不同属性的数据再次应用到场景(当然更多地还是新场景,跨域关联可能产生更高的价值)中去,体现新价值的过程。变现,是一种能力,也是提升数据价值的基础。没有变现的能力,提升数据价值就是空谈。如何更好地提升数据价值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为什么多数知名大数据公司对“变现”表现的不像他们对大数据技术本身那样游刃有余?因为这本身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
掌握了高深的数据处理技术,与了解应用场景,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进一步将其提炼,包装成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简而言之,在多数大数据公司里面,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没有理由证明有高深的数据处理技术,就一定可以做好变现。相反,我看到的大多都是反面教材!
变现能力,是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很多大数据公司忽略了这个能力,甚至是主观上忽略,看不起变现能力,过于夸大技术驱动市场。这也是目前大数据市场上,很普遍的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数据本身知之甚少,介入行业时间短,自然难以变现。
上面两种情况,属于两个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情况。第一种多为在行业里多年,也确实有比较高深的数据处理技术,但主观上就轻视变现,认为掌握了顶尖的技术,就可以改变世界。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过,可惜没成。所以啊,这些公司不是没价值,大数据的发展依然少不了他们的推动,但恐怕就要朝基础科学的阵营里去走了。大数据确实还属于一个前沿科学,真的不是每个大数据技术都可以很好地被应用到市场中来。对于这部分公司,走情怀路线,我很尊敬的。
第二种情况,还是多历练历练再说吧。我一直认为市场是公平的。要想在一个行业中持续获利,还是先搞懂这个市场再说吧。熟能生巧。
市场上,有一个误区,“我之所以在大数据领域赚不到钱,是因为我没有掌握高深的数据处理技术”。我以亲身经历负责任地说,有时大数据赚钱并不一定需要高深的技术。我们就是用了并不是很高深的处理技术,为很重要的客户提供了数据服务,解决了他们很关键很头疼的问题,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并且已经将其包装成具有普适性的,可以推广的业务了。
当然,也不是说数据处理能力不重要。没有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不知道什么数据可以做什么用,即使机会摆在你面前,也是抓不住的。只有拥有了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准确地挖掘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各类数据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公司,才可能“举重若轻”。既然可以用简单地办法实现用户的目的,又何必炫技呢?
大数据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工具,不要把它过于神话,再好的技术也是为应用而来的。作为一家数据公司(区别于上面的第一种公司,那个基本可以叫研究院),首要的能力就是要懂得变现;最大的使命,就是使你手头的数据价值最大化!如果不懂得如何变现,怎么能证明你懂得数据的价值,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呢?只能是孤芳自赏。
提升数据价值的三种方法
数据产生于业务或者应用,那么体现价值的最好办法就是回归到业务。数据回归到业务有三个层级的方法,由远及近,首先是数据的挖掘,这个自不必说了;其次是数据的打通,如果说挖掘是提升数据价值的一次体现,那么数据的打通就是使数据发生核聚变的一次“反应”;最后,也是最高级的实现方法,就是流转。数据的流转就是数据又流动到业务。这个流回不是简单地回流,而是经过了数据的加工处理,又返回业务,产生新的数据,形成闭环。
在这里,尤其加上跨界的数据,或者说具有不同属性的数据进行加工,流转,形成新的业务数据,就可以使原有的数据价值得到一个极大的升华。
很多人估计还不是真正清楚为什么要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揭示人们可能忽视的或者检视人们依靠主观经验判断错误的事物。除了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啤酒喝尿不湿的关联关系,你能想象出为什么很多客户会同时买一个100元左右的包,再去买一个900多元的包吗?但事实如此。所以数据挖掘是数据价值的第一次提升。数据的世界很精彩!
再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有很多ID,很多单维度的数据。目前单一的ID以及关联的单维度数据价值并不高。因为它只揭示了很小部分的特征,只能继续用回产生数据的业务场景。
如果我们又刚好获得了几个不同的ID以及其关联的另外属性的数据,虽然它们每一个价值依然都不大,但我们就可以尝试将其打通,产生更大的价值。假设几个不同ID以及数据的起点成本是1,那么当我们通过几十种不同的模型将其分类、打通之后,就远远大于1.在这个过程里,是1+1>>2.这是一个核聚变的过程。并不是我在这里空谈,而是市场的认可。
如果在能够将打通的数据,应用到某种场景当中,产生新的数据,那就会是又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数据的价值是场景的价值决定的,它产生的价值越高,其本身的价值也就越高。
比方说我利用打通的数据解决了用户的一个顽疾,避免了它每笔100元的损失,那么他是否愿意为此支付10元每笔呢?如果是,那么我的数据价值就是10元。
我们再以一个实际的例子去串起来数据价值的改变过程。我们的起点是一些互联网数据的碎片,假设价值为1。经过了清洗、分类、筛选、打通,就成为了5;再经过与其他数据的拼接,就构成了用户画像,那么作为征信生产材料的一部分,被应用到征信场景中来,就可能再次翻倍,成为10。在数据的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属性在不断地增加、提炼,最终得以升值。
总之,数据的变现也好,提升数据的价值也好,可以有很多渠道,有很多场景。只要你用心,懂市场,这些都不难找到。大数据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数据是万万不能的。法无定法,不要过于纠结什么商业模型。大数据即便今天依然是一个新业务,在行业的应用过程中,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并不是喊喊口号而已。大数据是工具,是一门技术而已,不要将其神话。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工具也是为解决问题而来的。
数据是有属性的,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应用,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属性的数据。比方说征信,首先需要的是金融属性的数据,而非行为数据。你对这个人的行为再了解,不代表对这个人的金融属性了解。这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可儿戏。
在大数据公司提升自己数据的价值过程中,确实存在价值最大化的可能。同样的数据价值基础,朝不同的业务方向上去走,得到的价值提升是不同的。当然这一点是建立在解决好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没有上面基于对数据属性的了解,不懂得如何运用数据去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就根本谈不上更好地提升数据价值了。

自媒体创作无捷径可走,自媒体人怎样提高自己创作能力

自媒体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的讲究原创和对相关领域的认知度有多高。即你在选择进入到自媒体这个方向的时候,你需要选择一个你自己比较喜欢的兴趣爱好领域去进行创作和发展。就像是进入到政协当中,第一个门槛,也就是在注册的时候所要选择的方向。

  1. 所谓熟能生巧,万事都害怕你每天坚持不断的去更新它,持续的付出你相关领域文化的时候,那么你对你这个领域和你要付出的自媒体平台就会越来越熟悉,那么你在创作力和你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的提高,所有的问题便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 不断学习优秀创作者的东西。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你在不断的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汲取到一些能帮助到自己的经验和一些文化,从而把这些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创作当中才能将相关的重组能力提高。

  3. 学会对自己的自媒体进行做规划书和方案书。只有将自己运作的自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创作过程的内容进行规划,并把它做成方案,通过这个规划和方案去逐步的实施,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一个推进,才能够使得自己的创作能力不断的前进和不断的进化。是搬运其他平台的炒作品,或者进行二次加工,只会让自己的创作能力越来越退化。

自媒体如何能够实现流量变现

自媒体变现的方式有很多种:
一、在自媒体平台做内容输出,用阅读量来获取平台的广告分成收益和补贴;
二、卖账号,你可以养号直接做账号的交易,一个成熟的自媒体账号有相当不菲的价格;
三、接广告,你的账号有了一定的流量基础自然会有很多的广告商来发掘你的商业价值,找你代理广告,具体的广告收益要看你账号流量来结算,成正比的;
四、商品带货,简单明了,就不做过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