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现象分析题是湖北大学经常会考到一种题型,就和观点辨析一样,可以说是湖北大学新传真题的特色,这种题型一般在334出现,每题25分,有两道,共50分。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这类题型应该怎么做。

 

真题回顾

《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引起收视狂潮。问题:分析其传播现象的原因

请分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收拾火热的原因。

请分析人民日报客户端出品的 H5 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火爆的原因。

可以看出这些题目都是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火爆的原因,今天学姐就来给大家提供一个答这道题的框架思路。

思路框架

一个受欢迎的作品,想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优质原创内容是很重要的,原创的内容就像血液一样滋养着节目的成长。与此同时,节目形态与节目内容相辅相成,好的节目形态会让一个节目锦上添花,也就是用创新内容吸引观众,以融合之形留住观众。所以我们在答这类题的时候可以从作品内容作品形式两个角度去思考。

作品内容:作品主题立意,作品具体内容(如果是电视节目包括主持人嘉宾),内容模式

作品形式:表现形式(短视频、直播、H5等),营销手段,平台

案例分析

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挖掘经典,重现经典,迎来收视狂潮,是分析这种传播现象

1、表演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节目立意)

 

节目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串联起了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全景式还原历史场景。《故事里的中国》反映了国家、民族的历史和记忆,让观众对历史和故事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2、书写英雄人物,引发情感共鸣(节目内容)

 

节目组邀请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登台讲述,并由演员通过演绎经典的方式向革命先烈致敬,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是曾用无线电波在上海和延安架起“空中桥梁”的地下党联络员李白,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也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3、“作品+素人+明星”内容模式,全方位满足受众需求金字塔(内容模式)

 

节目采用的“作品+素人+明星”的模式密不可分。该模式以素人故事为核心,以经典作品为传播要素,以明星为撬动入口,成功吸引了受众对电视文化节目的深度关注。节目采用的“作品+素人+明星”的模式密不可分。该模式以素人故事为核心,以经典作品为传播要素,以明星为撬动入口,成功吸引了受众对电视文化节目的深度关注。

 

4、多舞台空间,带给观众沉浸感(表现形式)

 

该节目首创“1+N”多舞台空间,进行多线并行的立体叙事,将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通过浓缩的半小时舞台表演去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了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创新手法迅速“出圈”,为互联网与荧屏注入了向上向善的力量。节目融戏剧演绎与历史讲述于一体,并首次在舞台上搭建了多空间的表演平台,带领观众沉浸式地走进历史的生动记忆,获得了极佳的观众口碑。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大家应该能明白框架的运用了吧,这个案例主要是电视节目。对于其他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作品的,在表现形式上抓住这些传播形式的特点去写就可以了。这种题比较重要还有一点就是要多了解作品,所以大家在最后这二十天里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案例哦!当然,这种题也可以用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去答,在用这个框架的时候,就考虑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技巧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这几个因素就可以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喧哗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