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梨视频正式上线,但是反响好像不大。这与当年同是邱兵团队制作的澎湃新闻上线时刷爆朋友圈的盛况,形成比较大的反差。




不过,这颗梨子背后毕竟有“黎叔”(华人文化基金)的强大财力支持,又有原澎湃团队比肩“苹果”的雄心,不可小觑。老人家说过,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得亲口尝一尝。于是下载梨视频APP,看了数条,有些想法。

(梨视频APP截图)

首先,短视频可能是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口”,但似乎这股“风”还没有刮起来。在手机上看新闻,恐怕大部分人还是宁可选择图文形式。因为短视频固然不长,但毕竟还是线性信息,用文字、图片形式几秒钟就可以了解的信息,在视频中要花更多时间,还是挺考验耐心的。之前有报道说,邱兵认为,既然做短视频,就要把其他内容形式彻底抛弃,全部用视觉表达。但其实,融合媒介环境下的内容表现,本来就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链接等等一起上,什么合适就用什么,大可不必如此纠结。


其次,没有形成网络短视频的引爆点。看了几条视频,都不够吸引人,有些可称精致,但给人“一本正经”的感觉,似乎仍以电视新闻为模仿对象。其实,网络短视频与电视新闻是不同的传播形态,受众也有不同的收视期待、收视模式。比如对于电视新闻,受众有收看的预期,一到7点钟,就会搬个小板凳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新闻联播,这时投入的是有意注意。而网络视频不一样,它的点击主要来源于受众的无意注意,在刷微信当中,被某段视频吸引住了,就停下来看几秒钟,看完了继续刷朋友圈。因此, 据香港大学陈婉莹教授介绍,能否在开头6秒钟内迅速抓住受众,是网络短视频成功的关键。而这开头6秒的引爆点,在梨视频中还没有凸显出来。
另外,适合短视频形式的新闻题材有限。对于新闻来说,其实并不一定都需要视频表现形式。当年家里没电视,曾经用收音机听新闻联播,而且听下来不会有什么信息损失。这说明视频带来的信息增量很少。以视频形式表现新闻,更适合突发事件、重大新闻直播、真相探索之类的题材,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显然,短视频的玩法、路数还没有定型,就像今天魏武挥(italk微信)中评论的,梨视频也在不断试错,不断尝试中。相信接下来还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我们排排坐,吃果果,慢慢等着品尝。
祝福梨视频!

......................................................

在这里,读懂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

在这里,探讨新闻业的未来

在这里,进行深入而严肃的思考

在这里,关心新闻人自己的命运!

......................................................

订阅《新闻记者》其实很方便——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371,全年定价144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享受优惠价。订阅办法私信微信、微博小编,或电话021-62791234转324。

2023,《新闻记者》有你更精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