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让小聚给大家介绍下抖音的审核机制!

审核方式

审核要求

作品审核体现画面、声音和文字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违规,流量就会受到影响。

一、画面

抖音有一个查重机制,一旦发现你的作品与别人已发过的作品类似或携带他人水印,则会限流,严重的会封号。像影视剪辑类和好物分享类,这两个类别最容易违规。

影视剪辑类很多人分不清违规项,如果你采用的是影视剧里的原画原声,那么作品就是违规的,因为你并没有进行改编也没有进行二次创作。如果你采用的是影视剧里的原画,但是用自己的声音进行讲解分析,这样就是合规的。

二、声音

三、文字

还有最重要的也是最敏感的就是违禁词,这个词库一直都在变化的,只要有新闻发生,词库就会每天更新。所以大家如果随意跟热点,也有可能账号就被封了。

审核红线

红线一:

3、传播封建迷信的内容(如:算命算卦、跳大神、作法等)、宣传伪科学或违反科学常识的内容也都是不可以的。

红线二:

2、低俗行为

红线三:

杜绝危险行为,以下行为一定要规避。

2、危险的户外行为

3、非专业人员演绎危险游戏或表演特技及极限运动

只要大家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在作品的创意和质量上多多下功夫,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的。

本期内容就讲解到这里,下期我们讲解如何进行抖音直播运营!

一、我们先做下拆解

什么是社区氛围,社区氛围的概念拆解:

有规模有组织的社群行为;

以及,抖音的社区氛围在哪里:

评论区;

基于以上两个大的课题,我们一个一个的来推演。

二、评论区互动行为的形成和积累

为什么用户愿意评论、互动?

其实互动本质源于交流的渴望和欲望:

内容核心要素引起的表达交流欲望:

更多曝光、炫耀、抖机灵;

被认同的荣誉感:

得到他人反馈的进一步交流互动动机:

有人找你,有人对你的内容或语言做了反馈,被动或被激励做出反应;

跟随心理:

跟随从众心理,模仿跟随,认同,最终形成规模化的集群化的互动。

但这种纯粹一时心理情绪波动产生的互动欲望和动机,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是脆弱的,需要被保护在一个相对温室的环境里才能维持。

一旦有不合群的人,或者不合适、不相关的内容出现,好不容易被内容激励的交流互动欲望就会被破坏了。

比如:

第一个先决条件是:塑造良好的社区土壤

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抖音很可能做了这些事:

(1)评论区安全打击系统

机器过滤:

安全打击模型+敏感词库。

发布限制:

无法发布的限制策略。

疑似问题高亮标记:

机器无法做到百分百准确,也不可能全部依赖人工,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容易导致评论发布流程不畅,等待过审时间太长。对机器过滤进行分层,完全没有问题的直接先发出去,问题较严重的先过滤。

建立用户安全信用评级系统:

对于用户账号进行信用评级监管,信用高的放行,信用低的人工审核,信用极差的封号。

(2)评论区安全审核机制

这个机制和上面的安全打击系统结合,可以是:

先发后审;

先审后发;

重要热度账号优先处理机制;

重要热度内容优先处理机制。

需要审核但未过审内容,用户自己可见,其他用户不可见:在评论区、作者自己的评论列表里面,用户可以看见是正常展示,实际上其他用户看不到,等完成过审后再公开。或者可以提示言论不当。

用户分层管理:置信度高的用户直接通过,置信度低的用户必须审核。

(4)如何处理安全但是无意义或不相关的评论?

有些评论其实是安全的,但是真的没什么意义,而且风马牛不相及,这类怎么处理,就看各个平台实际情况了。这里的判断也比较复杂,这个层面就回归到了如何引导评论和社区氛围,可能需要运营介入来干预或引导。

我能给出的策略就是,针对头部热点内容,做评论区的精细化排查和运营引导,打造头部效应,对无意义内容进行下沉处理。

参考数据:

抖音怎么做的,我猜测:

借用了头条的一整套安全机制;

对头部内容的评论做了强干预和引导。

第二个条件是:如何通过运营或产品机制放大互动效应?

大家再回顾一下上文说到的拆解分析——为什么用户愿意评论、互动,互动本质源于交流的渴望和欲望。

(1)评论区互动的放大杠杆

产品层面:

评论功能的强化引导,引导和提醒用户——解决互动模型的第一步问题,要有初始的内容激发争议或认同。评论功能的放置位置、视觉UI设计的强化、评论数字的提示等都可以做一些心理引导暗示。

运营层面:

在早期,运营要对评论内容进行强管理强干预,引导评论内容的方向,维护评论区的持续活跃,调动氛围。

冷启动:

评论玩法:

观察评论内容,观察用户评论习惯,找到新鲜的评论点,通过运营手段复制、扩散、模板化,再自己设计不同的评论套路玩法。

评论干预和引导:

外包客服的初始互动:

有评论行为的用户需要不断的互动、反馈和激励。

用户激励设置:

当然还可以对活跃的优质评论用户设置额外的荣誉激励,和金钱激励等等。例如:勋章制度、高亮标识、等级身份等等。

(3)社区氛围形成的其他激素

如果只是评论区活跃,还不能称之为社区。

那社区和社群有什么不同呢?

社区就是有一群人以内容形式做互动交流,社群是有相同点且互相认同的人群有组织的活动。所以通过各种产品和运营杠杆,能把评论板块或其他社区板块做活,但想要形成抖音这样的社群围墙还缺了一些环节。

社区文化认同:

接头暗号、社群口号、社群文化标志,让你与众不同。

社区身份认同:

通过头像、名字等方式来迅速建立一个又一个区隔明显的小社团,有了组织以后,用户就不是孤军奋战,他在社区里就有了朋友,有了组织,就有了归属感。

社群的荣誉认同:

向用户展示社群能给他带来的资源、利好,展示社群的能量,进一步加深社群荣誉感,归属感。

3.我猜测抖音最早是怎么做的

这里先看一个图,抖音的社区氛围早期应该就是这么做的:

内涵段子的社群资源引入抖音:由内涵段子的社群领袖发起,带活了“嘀,嘀嘀”以及“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等玩法。所以严格来说,抖音的早起社群行为,并不是抖音用户自己生长出来的,而是舶来品。后续抖音自己孵化出来的XXXX套路系列,则不断被跟随、放大、认同和传播。

做了一些机器人,来激活用户的内容发布和评论行为。

同样的我们来先做个拆解,先搞清楚一些最基础的概念。

之前有分享过,社交关系的本质在于养成,是一个通过内容、互动、价值认同、沟通交流,让本来两个不认识或不熟的人逐渐接近,逐渐产生关系的过程。

互动是什么?

就是我撩你,你撩我。

2.什么样的内容是互动的内容?

而我们讲的“通过内容产生的互动”和“用即时通讯产生的互动”还不一样,即时通讯是一对一或多对多,而通过内容互动,本质是一对多的关系养成。

“通过内容产生的互动”具体拆解为以下4类:

(1)互动类内容必须具备社交互动的核心元素

5大元素,分别是确定的社交对象、确定的情感表达、确定的表达对象、确定的内容元素、确定的互动元素。

确定的社交对象

确定的情感表达

——情绪或思想,一定要是这个人的。

确定的表达对象

确定的内容元素

——毕竟不是IM及时通讯,也不是一对一交流,所以必须要有主题和内容载体。

确定的互动元素

——思想互动、语言互动、行为互动,都可以。并且需要对你用户的互动做出你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用户的互动,持续的养成与互动。

(2)优秀互动类内容具备的特质

言简意赅,短小精悍。顾名思义,互动一定是短而高频的,设想你一个人长篇累牍10几分钟,有多少人有耐心去听。快速达到互动的核心诉求。介绍自己、表达自己、撩动用户。

生活化、真实化、不娇柔、不尬演,社交养成的基本,你不会和一个假惺惺的人做朋友的。

不仅有“我”,还要有“你”。所有表达的内容,不能总是一味的只有你自己,没人喜欢全世界只有你自己的人。而且大家渴望的是消除孤独感,是渴望互动交流的。

在真实表达之上又有一些戏剧化的看点,毕竟内容是经过处理加工后的更高级形式的表达,所以这个表达最好能有一些精彩的地方,看点,或者异于平常的地方。例如:你挑战一件完全没做过的事情。

互动类内容以及评论以及其他PGC内容一样的共通特点,内容要抓住用户的核心心里诉求,好奇心、共鸣感、同理心等等,要能引起用户情感上的波动。

简而言之,优秀的互动类内容,和人社交也一样,要么你颜够好,要么你有才艺,要么你声音好听,要么你观点犀利,总之你先要有吸引人的点。

最后,你还要和你的用户互动起来,不是目中无人,要建立反馈和联系,你们才可能建立关系。

4.猜测抖音是怎么做的?

这里我猜抖音应该也在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初期通过数据观察和强大的运营sense,误打误撞做出了社区雏形。

这点从其维持的产品架构,中心化分发的产品形态就可以看出。

道理都懂,

流量;

粉丝;

变现;

内容的正向回馈;

极少极少的个人表达欲望。

而生产者的激励机制,我大致分为这几个常用手段:

内容生产者的引导;

内容生产者的激励体系;

账号分层;

账号赛马;

内容赛马;

活动激活。

相对于目标明确的B端用户而言,是比较好满足的,这里我不展开。

对于既是C端用户同时也在生产内容的这批用户怎么激活?

1.生产上

在生产上有3个方法,即降低生产成本门槛、降低创意成本门槛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1)降低生产成本门槛

2)降低创意成本门槛

现成的脚本模板、挑战、教程;贴近生活的取材、场景;Showcase内容的激发与联想等。

3)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流量分配上的激励:

对于活跃用户,给予热门或曝光机会。对每一个用户给予一定曝光机会,通过账号信息和内容先验信息,挑选最好的内容。

精神上激励:

内容上的引导:

内容生产上的指导:

功能区块上鼓励和引导用户去生产内容。

荣誉感成就感激励:

营销上的引导:

这里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无论是真的假的,塑造一个你身边的朋友或者某个群体都在用XX拍摄内容记录生活的感觉,就能打中这类人群。然后慢慢扩展人群吧,内容生产者也是需要去公关、拉新和拓展的。这里各种地方或社会新闻,都是抖音和快手的助推器。

当然如果内容本身足够贴切你的日常的生活场景,而且很多人因此还火了,肯定也能激发你身边有表现欲望的同学自发去生产内容,这个时候会形成连锁效应,你身边的人都在拍,那么你的心理障碍会降低非常多。

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契机怎么办?

去制造就好了,哪怕是运营出来的,和线上机器评论一样,线下去做一些现象的营造,去制造这样的事件和场景。

2.当平台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这些怎么办?

1)明确的正确的导向和目标

你要给用户明确的目标导向,就是我生产这个内容是为了什么东西。

比如:用钱,那你一定吸引的是下沉市场的用户,生产的东西一定是急功近利,不能还原真实的。所以这个激励点必须设置好。

2)触手可及的利好和利好之外的额外补偿

另外,利好之外一定要有额外的补偿,这个补偿一定不能是钱,一定是其他的激励,比如:荣誉、社交;比如:记录你自己生活的动机等等。

所以我不看好任何一上来就砸钱的内容项目。

3.环境上

和评论是异曲同工,但是更难把握。你必须塑造这一群人都愿意去表达去生产UGC内容的良好环境。这里不光是安全和质量上要保障,更重要的是不要让有负面影响的内容和用户展现出来。

怎么塑造?

平台规则:

兼容并蓄的平台规则机制,积极向上的规则引导和社区文化倡导,严厉的负面打击机制。

内容选取导向:

评论和其他用户反馈互动上的控制:

有互动有社交,就必然存在正反两面,喜欢你,或者很讨厌你,一定不能让用户感受到被讨厌被反感。

评论和内容上必须严格控制,要友好。但又不能打压和禁止,这里真的考验运营的引导作用,当然,重要的是要先有一波用户群自形成良好的氛围,需要靠用户自己去带动其他用户,形成相互约束。

这里是最难的点,平台不可控,八分靠运气。

结语

以上内容是我们以抖音为例,分析现象级的产品背后到底需要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部分做法是猜测和分析。

如果是我们从0到1来做这款产品,基于抖音现在的现状反推,就可以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段达到这样的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实践出真知,所有这些理论真正到实践中又是一个无比庞杂的东西,需要有太多技巧和问题需要去注意,社区型内容产品比分发型内容产品要难100倍,我们且摸索且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