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界一直有一个说法:南抖音,北快手。

好像从地域层面就已经划分出了两个短视频平台的区别,事实真的如此吗?

你打开抖音和快手,好像除了图标不一样之外,里面的样子都是差不多的,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吗?

乍一看确实没什么区别,如果你把两个APP的图标换一下,找一个不常看这两个APP的人来看,他可能真的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其实二者的区别非常明显,下面就从几个维度来说明一下:

1.背景色

进入APP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背景色的差别了。

快手作为先一步上线的短视频APP,其背景色是非常朴素的白色,这也是空白网页会使用的颜色,从战略思想上就体现出了快手作为老短视频平台的传统性,更亲近平民百姓浏览习惯的亲民性,因此容易获得最广泛的年龄层次。

而抖音的背景色是黑色,在年轻人的观念中,黑色代表新潮、时尚、不凡平常,所以抖音在上线初期收获了大量年轻人的喜欢,并以此迅速发展,到了今天这样庞大的规模。还有个细节,抖音黑色的背景白天不是很明显,但在夜晚,尤其是关了灯的时候,就像默认开启了夜间模式,相比于快手的纯白,它不刺眼,更容易适应环境,也迎合了年轻人的作息习惯——熬夜。

2.价值观

我们在看抖音和快手的宣传语的时候就会发现,抖音宣传的价值观是:记录美好。而快手宣传的价值观是:记录真实。

记录美好,说明抖音对内容的要求更高,是需要优质内容的筛选才能更受消费者喜爱,是偏向于讨好消费者。而快手的记录真实,是对短视频作者要求更高,作者本人在作品中的比重更高,通过作者本人的个人魅力来获取流量,因此比较真实,算是偏向于讨好短视频作者。

3.展现形式

经常玩抖音和快手的人会发现抖音的是没有分模块来展现视频的,也就是用户无法选择主动自己想看的视频,首页推荐什么就只能看什么,不喜欢看就上划换一个,喜欢就把它看完,选择十分被动;而快手则是双列选择式,用户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看的视频,自己想看的作者,甚至可以筛选想看的视频,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主动权。

抖音的展现形式决定了它的内容导向性,内容不好看不论是什么样的作者都会被迅速划走,因为切换太容易了,用户也习惯了这一操作。而快手的展现形式决定了它是作者导向性,喜欢这一作者就会持续播放和推送同一作者的视频,容易形成粉丝效应,营造属于作者的创作圈子,对作者本身的要求很高。

4.年龄分层

抖音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在产品上线初期的种子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而快手由于上线较早吸引的用户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但由于其内容的偏向性和年轻人的娱乐偏向性仍然是中年人居多,再加上后期抖音越做越大后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流量,因此快手就变成了年龄稍大的群体看视频的平台。

其实在快手上线初期人们对短视频平台的了解还并没有那么深,城市人口和南部沿海城市人们生活节奏较快,平日比较忙碌,没有太多精力花费在短视频上;而北方因为气温较低,再加上乡镇人口在农忙结束后没有什么事做,所以快手接地气的内容和年龄分层的泛化早早地就占据了这部分市场。抖音作为后起之秀先发展的是年轻人市场,而南方正是年轻人工作扎堆的地方,再加上其新潮的设定,迅速占领了年轻人市场。

可能就是由于这样的市场格局,形成了南抖音,北快手的局面。

近两年,由于短视频平台的红利期,两大平台的流量在相互吸引,相互接纳,现在也没有很明显的地域分层了,年龄分层也逐渐被抹平了。

但是两大平台的价值观和偏向性仍然没有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专做内容,偏向于内容价值的输出,选择抖音是更好的;如果是偏向于作者本身的价值观输出,作者本身的个人魅力输出,选择快手要更好一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直播带货,由于主播的个人影响力,快手的直播带货效率是要明显高于抖音的。

希望商家都能够正确分析两大平台的区别,选择合适自己的平台进行商业活动。

更多行业资讯请扫码关注

信息技术实战派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其他行业资讯!

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上线下整合,大润发的艰辛历程

辛巴倒了,直播带货圈子到底有多乱?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信息技术实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