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产业从传统媒介而来,又被这个时代赋予新的意义。

目前,内容的概念更加宽泛,除常规意义上的书籍、新闻、影视综艺之外等,图文、短视频、音频等也都属于内容行业所能涵盖的范畴。

而内容运营多样化、智能化、数据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对数据的长期积累、挖掘和运用。数据究竟能为内容带来什么?对于内容的运营又有着怎样的帮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什么是运营?

什么是运营?似乎很难用一句话介绍清楚。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运营是为了完成某一目的而存在的。而在新媒体领域,运营职责无外乎是“弄来用户、促活用户、留住用户”。

怎样才能弄来用户呢?手段和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可以通过调性相符的公号间互推引流、可以策划一个高传播性的话题或事件拉新、也可以是投放相关广告、做促销活动等…

用户来了之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促活用户,增加用户对于品牌的识别度和粘度。简单来说就是想办法让用户更频繁、更开心跟着你玩儿。在这方面可以通过构建用户模型、分析用户特性,再针对用户调性制定出相应的内容推送规划及相关线上线下活动等来实现。

账号运营过程中,难免还会出现用户流失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运营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去留住用户,尽可能的减少用户流失。首先,需要找出客户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互动体验感太差?图文排版过于繁杂?内容与用户调性长期不符?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把这个原因找出来之后短视频运营中分析数据的目的,再对症下药想办法解决,不断总结优化,进而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问题。

“运营就是玩转资源”是运营圈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运营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还是要注重实战总结、分析归纳出运营过程中的优劣得失,形成自己运营实战方法论。

数据对于运营的意义

从某些角度来讲,运营工作就是在玩数据。

数据与内容生产向来密不可分,当内容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内容本身就会成长为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

透过数据这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运营中的诸多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内容更受用户欢迎?什么样的内容传播范围更广?什么样的内容可以带来一定预期的推广效果?等等。

其实运营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实时调整运营策略,不断优化完善用户体验是运营者需要掌握的一项“硬”本领。

数据的能力不仅反映在内容生产环节,在内容分发、管理等优化环节同样能够大展拳脚。通过观察数据短视频运营中分析数据的目的,可以最直接明了的洞察到用户的真实需求面与内容传播的正确维度,进而及时调整内容排期与运营策略,夺得市场先机。

以为例,其借助算法收集用户数据,然后调整用户首页展示内容,加入更多产品特征,不如内容阅读时长、短视频、链接等,获得了不错的用户反馈。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通过数据追踪用户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再用算法对两者进行匹配,然后根据用户所关注的内容分类进行智能推荐,在内容推荐方面取得了先天优势。

经常逛淘宝的朋友肯定有发现,淘宝也会根据用户搜索页浏览习惯,进行相关宝贝的推荐等,这些都是基于后台用户数据所做出的运营推荐策略。

总结

运营就像打仗,运营者一开始是个小兵,慢慢开始指挥一个连、一个营,再慢慢指挥一个团、一个旅、一个师...作为运营者,很多时候需要关心的不是如何将1变成2,再缓慢的变成3,最应该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运营倍化能力将从10变成100,变成1000、1000...

不同的需求洞察决定运营的方向和具体执行步骤。在实际操作中,数据分析要关注多个数据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数据模型。

当然,数据并不一定是完全理性和严谨的,还需以辩证的眼光来对待。运营的产品不同,所需要的数据维度也不同,做运营一定要学会合理选择数据维度,并且要保证其逻辑性与严谨性。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数据运营,才会让运营工作真正事半功倍。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