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常识:拍摄大片需要什么样的技巧

熟悉相机的性能,熟悉利用光线的技巧,熟悉构图的技巧,还有就是有等待的耐心。

有哪些知名电影里拍摄难度很高的镜头,却最终少有人注意到的?

《兄弟连》第9集“为何而战”的开头是一个长镜头,俺个人认为这是该电视剧全十集里设计的最漂亮的一个镜头:
从对一把小提琴的特写开始,一把弓子架在琴弦上,音乐响起;在忧伤的音乐中,逐渐拉回来,以四个拉琴人为中心,镜头逐渐抬升先逆时针划了小角度——扫过周围的残垣断壁,清理废墟的国男、掩面抽泣的女人,别着MP袖标的美国宪兵……在对准两个废砖堆前的男人和马车,镜头又逐渐拉近,抬起;改为俯视;再拉远,以顺时针划了一个多半个原周之后;再次拉近,对准在一座废墟二层的E连士兵~

摄影机取景在单一方向上的轨迹,从来都没有超过270度。

我们不妨把镜头开始方向设为十字做标的Y轴正方向,那么镜头是先向左转到第四象限,然后拉起来,顺时针又从第四象限经过第一、二象限,最终转到第三象限。还是在这个坐标里,如果以启始镜头为12点,最终CUT时E连官兵的位置为7点,那么摄影机位就在8~9点之间,通过摇臂的伸缩,取11~7点内的人物和景物。

这个长镜头实在太经典了!整个长度超过2分钟,不断推近又拉远,逆时针和顺时针运动,即表现了细节又一览全局。给人的感觉,仿佛摇臂位不存在,摄影机镜头是自己悬浮在空气中,把360度全景都展现出来了。

包括这个镜头要表达的意图,也非常明显:德国已经被炸成一片废墟,能以胜利者的角度俯视那些战败国国民的人,只有处在二层的美国士兵。

我们见的多的长镜头,要么是固定机位;要么镜/物逆向取180度角,要么镜/物同向取90度角,而能象这个镜头一样,已经取270度景,实在是很罕见了。设计这个镜头的导演/摄影师,显然是在炫耀自己的技术水平。

俺记得,当初挑出这个长镜头做为例子,是有人说看过《大决战—淮海战役》后,觉得里面“黄维行军”段落的那个航拍的长镜头很震撼。然后我回复说,那个把大兵团运动尽收眼底的大全景确实很酷,但是拍摄难度并不大,摄影机是在景外,航拍中机位运动轨迹是一条与地面平行线,这样一来,机器不入景,就不用担心发生“时空冲突”,实在没啥技术含量。

再看兄弟连里这个镜头——镜头起始,机位在这场镜头的0秒位置处在置景空间的A点处,然后逐渐拉远,抬起,转向;在此后0+X秒的时候,运动到B点,此时,启镜的A点正好在镜头取景构图内容之内——这样一个复杂的运动长镜头的完成过程中,“景”和“镜”会出现多个重合的投影点。无论对导演、摄影的运镜技巧,还是拍摄现场包括导、摄、演在内的所有人员,都是个颇有难度的考验——为了表现一个完美的没有破绽的“空间”,必须严格控制好“时间”,千万不能让投影点变成相交点。相当考验导演在现场的调度能力

拍摄错觉照片有什么技巧

对于初学者,有两个很简单的技巧可以尝试,一是利用前后距离来创造错觉差,二是利用照片上下反转来达到奇怪的效果。 前后距离是利用了近大远小的原理。在一个平面上,两个差不多身高的人一前一后站立,远的人往往会看起来很小。
而上下反转便是在拍摄后利用软件把照片180度(或其他角度)反转,让照片中的人物或东西展现出不合常理的效果。 
避免浅景深 浅景深可以让照片的主体更突出,在摄影技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拍摄错觉照片时需要避免,因为浅景深会令画面产生一定的前后距离感,这样照片中的东西看起来就好像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而要避免浅景深,我们可以尽量调小光圈(如f/16、f/22等),但一定注意不要出现因快门过慢而出现手抖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提升ISO值,或是利用卡片机拍摄,可以使得浅景深效果没那么明显。
善用道具 道具可以大大增强照片的趣味性,拍摄时不妨多Tulaoshi.com利用汽球、水瓶、杯子等常见物品。如果远方的建筑物符合拍摄主题也可以进行巧妙利用,最重要的是照片中的演员一定要投入,这样才会更加有趣。
对焦点的选择 如果有前后距离的对比(例如一前一后站立),对焦点最好放在远处的一方。通常后方的人物会显得很小,如果有轻微的浅景深效果就有可能会糊掉,因此对焦点最好设在后方,这样细小的人物也能清楚看到。